名称描述内容
龙华区数字经济三年工作实施方案 (2021-2023年)
来源: | 作者:秘书处 | 发布时间: 2022-08-26 | 653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和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动龙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打造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引擎,实现“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双区建设”机遇,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构建具有龙华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努力将龙华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先行区。

  (二)发展原则

  ——顶层设计谋划。健全领导工作机制,推进专班实体化有效运作,完善数字经济系列政策体系,打造数字经济支撑保障工具箱,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先行。提前谋划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和规划,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要求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5G信号全覆盖和场景应用。布局打造数字经济服务平台和绿色数据中心。

  ——链群增强补弱。发挥龙华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强项,推动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入融合。找准短板弱项,列出亟需招引目标清单,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补足产业短板。招引培育多层次、递进式的数字产业企业梯队,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共生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北站商务中心区域重点发展数字产业化,着重打造北部区域产业数字化基地,形成龙华数字经济基本布局脉络。

  (三)发展目标

  到2023年,龙华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实现全市领先,十大产业链群达到相当规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建成具备重要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先行区。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到2023年,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统计局口径)突破1000亿元,占当年GDP比重超过31%。力争十大产业集群总产值(营收)超过3000亿元,其中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链力争实现产值千亿级,智能制造装备、消费互联网、生命健康产业链力争实现产值五百亿级,区块链、新型显示、时尚创意、数字文化、集成电路产业链力争实现产值百亿级。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3年,突破一批战略性、先导性、颠覆性关键核心技术。获得关键核心领域高价值专利100件以上,新增独角兽企业3家以上,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10家以上。新建30家高水平研究院、实验室、创新中心、攻关基地等新型研究机构和创新载体。

  ——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到2023年,数字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加强5G信号全覆盖和5G场景应用,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实现骨干网区域网接入,新建或改造3个以上绿色数据中心。

  二、做强做大十大产业链群

  (一)工业互联网

  1.打造引领全国的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

  探索信息网络(IT)与控制网络(OT)深度融合,推动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部署应用向生产内部环节延伸,打造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标杆。争取全国首批推动窄带物网络NB-IoT、时间敏感网络TSN、软件定义网络SDN等新一代网络技术的试点应用,争创国家级虚拟专网先导区和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示范区。构建工业大数据体系,推动标识解析二级和企业节点建设,打造国内标识解析应用的创新示范。加大龙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区块的5G基站密度和信号覆盖质量,打造全市领先的5G精品网络。

  2.全面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赋能

  支持华为、工业富联、树根互联等深化工业要素集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输出世界领先的“灯塔工厂”建设方案和国内一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依托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华为、麒麟软件、汇川、中科飞测等重点平台企业,支持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标识解析、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云边协同等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在工业5G芯片/模组/网关、计算机辅助技术、国产工业软件、工业APP等关键领域寻求技术突破,提升技术创新供给能力。

  到2023年底,力争打造千亿级产业链群。

  (二)区块链

  1.加强区块链技术攻关

  开展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区块链底层支撑,在加密算法、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争取将龙华区区块链底层技术支撑平台纳入市区块链应用试点。鼓励辖区企业、科研机构发起或参与区块链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与修订,加快研制面向核心技术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安全类标准,提升行业发展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形成一批区块链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争创区块链国家创新研究中心。

  2.打造区块链产业生态

  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区块链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各类平台支持、基础架构支持、研发应用支持、认证许可、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数据服务、资源共享、标准制定等。加快区块链技术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创新、交叉技术研究,培育技术型融合创新企业;培育壮大应用型信息服务企业,深度结合龙华产业特色,挖掘一批区块链应用场景。

  到2023年底,力争打造百亿级产业链群。

  (三)人工智能

  1.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科研布局

  依托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深圳京鲁计算科学应用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重点研究深度学习、图神经网络、以及类脑神经网络、量子机器学习等理论方法,提升运算效率。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研究自动化、组合化、轻量化和新深度模型,发展适应能力强的层次化网络结构、可连续学习的机器学习策略,提高算法的泛化性和稳定性,重点解决共性基础问题。依托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开展数据库系统、数据质量、数据共享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核心领域一系列关键问题研究,建立世界领先的理论体系和软件系统。

  2.构建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体系

  加快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数据可用性云平台”、深圳市道尔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0云平台”、深圳京鲁计算科学应用研究院“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依托商汤科技打造工业互联网AI视觉赋能平台。推动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布局人工智能研究院,与龙头企业共同成立若干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的公共服务以及协同创新平台。

  到2023年底,力争打造千亿级产业链群。

  (四)集成电路

  1.加快推进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依托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围绕硅基CMOS 模拟集成电路、高速高精度低功耗SoC、超低电压与极低功耗ADC、高速高精度低功耗射频采样ADC、传感器芯片、类脑芯片、神经网络芯片等数模混合方向开展研究;围绕射频集成微系统、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大数据传输集成电路与系统、片上太赫兹电路与系统等RF/微波方向开展研究;加快推动石墨烯薄膜产业化制备及应用。大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芯片,前瞻布局高质量SiC单晶衬底生长技术、6-8寸SiC先进外延生长技术、高可靠GaN及SiC功率器件制备、高端传感器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在设计及仿真、先进热管理技术、先进封装互连技术、可靠性设计及检测等领域共性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定突破。

  2.优化集成电路产业结构

  巩固提升现有封装测试技术及规模优势,积极引入封装测试顶尖企业,支持开展芯片级封装、晶圆级封装、系统级封装、硅通孔封装、三维封装等高附加值先进封装测试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鼓励完善配套设备材料,稳步推进光电检测设备、真空设备、抛光机、精密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等整机设备的研发生产,积极发展大硅片、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光刻胶、封装导电及导热材料等基础材料生产制造。

  到2023年底,力争打造百亿级产业链群。

  (五)新型显示

  1.培育构建新型显示技术体系

  依托行业领军企业,加强产业生态横向协作和基础技术研发转化,突破曲面、折迭、柔性等关键技术,纵向打通原材料、设备、零部件到终端的供应链,构建新型显示技术体系。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整合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资源,联合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技术联盟,制定产业核心技术标准体系,联合推动LCD、LED、OLED、8K等关键技术攻关、改造升级及商用。加快量子点、超高清显示、印刷显示、柔性显示等新技术研究,提前布局激光显示、3D显示、硅基光电新型显示材料、Micro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

  2.推动建设重大创新载体

  支持新型显示产业链重点企业,在未来显示器、显示器自动化装备、LED背光显示模组、LED显示系统、液晶显示模组等领域打造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在国家级创新载体数量上取得突破。

  到2023年底,力争打造百亿级产业链群。

  (六)智能制造装备

  1.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支持富士康等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产线智能化,支持中小型企业的产线自动化改造。引导组装企业增强设计能力,逐步从OEM/ODM向OBM和EMS 模式转型升级。鼓励包括富桂精密在内的制造商打造交换设备智能制造工厂。鼓励顺络电子、京泉华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通过持续研发与并购,将龙华优势拓展至整个电子元件产业。鼓励区内外光通信器件企业在龙华研发硅光技术。引导飞宇光纤、光越科技等光器件、光模块企业通过自主研发与产业链整合,向上游光芯片、下游光通信子系统领域布局。

  2.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发展

  推进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升级,以机器视觉、自主决策为突破方向,积极开发焊接、装配、喷涂、搬运、检测等智能工业机器人。支持创想三维研发3D打印专用材料,研究高分辨率打印技术,提高打印精度。鼓励区内印刷专用设备企业扩大企业规模,专注细分领域,做大做强。

  到2023年底,力争打造五百亿级产业链群。

  (七)消费互联网

  1.建设高品质城市智慧商圈

  支持实体商业数字化升级,引导各大商业中心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经营模式,依托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消费数据平台,开展消费者行为研究和分析,实现商圈数据获取智慧化、商圈消费智慧化、商圈管理智慧化。以美团粤港澳大湾区新基地项目建设为契机,引育大型综合性电商平台,在电子信息、服装等优势行业培育垂直电商平台,形成在全国行业地位居前、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

  2.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培育壮大直播电商新经济,加大对MCN机构、主播工作室、头部主播、直播平台等机构招引力度,着力培育示范效应好、带动作用强、市场影响大的本地直播电商企业,加速电商直播发展,打造大浪时尚小镇电商直播中心。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培育跨境电商配套服务,推进仓储物流、跨境支付、外贸服务、金融服务、供应链服务等专业服务业发展,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条。实施跨境电商示范工程,打造一批跨境电商示范项目。

  到2023年底,力争打造五百亿级产业链群。

  (八)时尚创意

  1.推动时尚产业数字化

  支持大浪时尚小镇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数字时尚先行区,打造国际数字时尚小镇。推动“云裳”数字化场景计划落地,依托大浪时尚小镇打造全球首朵时尚产业工业云。开展时尚设计数据资源建设,鼓励时尚创意企业采用独建或联建等方式建立CMF(色彩、材料、工艺)、款式、版型、产品图谱库等数据库。加快引培仿真设计、图像渲染、全息成像、设计建模等领域企业和平台,为时尚创意企业提供3D设计、改版、数字样衣生成与展示等服务。

  2.强化时尚创意创新基础

  加强与香港、米兰、巴黎等国际时尚策源地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国际时尚品牌销售渠道,汇聚国际高端时尚品牌。着力培育一批原创能力强、设计独特、引领时尚的独立设计师及其品牌工作室。加强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合作,建立不同专业领域的时尚产业人工智能联合创新实验室,研发一批时尚产业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一批时尚产业人工智能数字化软件与解决方案。推进中国(深圳)数字时尚创新示范中心建设进程,开展数字技术研究成果的应用实践及示范推广。

  到2023年底,力争打造百亿级产业链群。

  (九)数字文化

  1.打造数字文化装备产业集群

  围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3D、交互娱乐引擎开发等领域,研制生产虚拟现实头戴显示设备、增强现实眼镜、混合现实娱乐及数据手套、游戏控制器等动作感知、追踪定位和人机交互装置等。探索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战略产业与数字文化的融合创新,包括移动智能终端、3D扫描仪、超感影院和广播影视融合媒体制播装备等。

  2.推动数字文化产业数字化

  积极引入和培育游戏开发与服务、数字影视传媒、数字出版、动漫设计等企业,充分利用移动端等新媒介,通过版权内容、制作技术、呈现方式等方面创新,推动IP商业化,制作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等,培养以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为核心的数字化广播影视新业态。统筹观澜湖休闲旅游区、观澜山水田园A级景区旅游资源,推进景区虚拟旅游建设,加快龙华特色古村落保护利用,开发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阳台山等红色旅游线路。通过引流,不断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旅客参观和体验。推动“产业+数字化”,围绕观澜版画基地、国瓷永丰源等,创新沉浸式业态,着力打造2-3个网红打卡点。

  到2023年底,力争打造百亿级产业链群。

  (十)生命健康

  1.推动重大创新示范工程建设

  依托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重点发展创新性强、附加值高的医疗影像设备、可穿戴式智能传感器、手术机器人、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加快影像引导和定位跟踪、医用增材3D打印和制备等技术开发。针对前沿检测技术创新,开发新一代高通量基因测序设备、体外诊断设备和配套试剂、分子诊断设备等,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项目和应用示范工程,鼓励先进医疗设备纳入创新产品目录。发挥深圳罗兹曼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在生物制品领域研发优势,在肿瘤、重大感染疾病等领域促进基因药物、细胞治疗原始创新,鼓励核酸药物、系统靶点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等研发布局。

  2.加快生命健康产业数字化发展

  加强医疗大数据、计算生物学等技术在药物靶标筛选、药效早期评价、药物临床数据分析、医学诊断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等新药研发环节的应用。推动数字化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促进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技术发展,完善信息采集、健康检测评估、个性化健康管理等特色服务,推进虚拟现实、智能语音和影像识别技术在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应用,鼓励智慧健康技术应用示范。

  到2023年底,力争打造五百亿级产业链群。

  三、重点任务

  (一)明确统计核算口径,探索建立一套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体系。

  1.科学统计分类数字经济产业。积极争取将龙华区列入全市数字经济指标统计试点区,加强数字经济统计问题研究、创新数字经济核算方法,建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十大产业集群企业库,制定龙华区数字经济统计报表制度,定期更新企业主导产品(服务),填报占比变化情况。(责任单位:区统计局。推进时限:2021年完成数字经济产业统计分类。每年按照统计分类核算数据。)

  2.全市率先建立龙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指数体系。发布年度发展指数报告,全面、精确监测与核算龙华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十大产业集群数据。条件成熟时,研究编制国内数字经济产业领域上市公司股票指数并在全国率先发布。到2023年,力争打造龙华数字经济第一区的品牌。(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统计局。推进时限:2021年建立龙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指数体系。2022年编制发布国内数字经济产业领域上市公司股票指数。每年发布指数报告。)

  (二)实施年度清单制度,打造一批示范应用标杆。

  3.结合重点产业链三年工作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编制年度建设工作要点,明确重大项目建设和各类重大赛事活动任务清单,并分解落实到各单位部门,明确具体举措和进度安排。到2023年,各重点产业链分别完成重大项目建设不少于9项,举办有关数字经济重大赛事、论坛等活动不少于30项。(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科技创新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大浪时尚小镇建管中心。推进时限:每年实施。)

  (三)发挥生态主导型企业带动作用,强力推进产业数字赋能。

  4.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消费互联网等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或重大平台赋能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利用龙华(华为)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开展数字化赋能定制服务。通过协议约定的形式,推动富士康两个创新中心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并赋能辖区企业。拓展美团优选、龙华品牌馆等数字化赋能的作用,提升消费互联网辐射能力。依托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基础架构支持、研发应用支持、认证许可、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共享共用计算资源等。到2023年,为不少于3000家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赋能或技术支持服务。(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科技创新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进时限:每年实施。)

  5.引导技改资金全面转向数字化改造。围绕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将技改扶持政策修订为引导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诊断,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已有产线数字化改造,并新增对建设类工业投资项目予以支持,发挥政策红利以撬动全区工业投资规模。到2023年,完成不少于3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以及不少于1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进时限:每年实施。)

  (四)补齐短板,以精准招商和项目带动促进产业生态。

  6.专班服务。对照千亿、百亿产业链群发展目标,对21家头部企业和36家高潜力企业,成立企业服务专班,指派企业服务专员,落实推进以商招商。(责任单位:区投资推广和企业服务中心。推进时限:2021年成立服务专班。每年实施专班服务。)

  7.精准招商。针对龙华区数字经济产业特别是短板弱项领 域,列出亟需招引的目标企业或目标区域清单,通过精准招引、专项培育等方式加快软件等产业发展,补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短板。到2023年,培育或引进不少于12家头部企业,不少于24家高潜力企业。(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科技创新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投资推广和企业服务中心。推进时限:2021年列出亟需招引的目标企业或目标区域清单。每年实施培育和招商。)

  (五)优化产业空间规划,形成龙华数字经济基本布局脉络。

  8.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十二区块。根据地块整备、规划调整等实际情况,按照“五个一”工作机制并结合六大重点片区指挥部分工部署,明确各区块主导产业和牵头区领导、职能部门,与六大重点片区指挥部协同作战,统筹高效推进。到2023年,数字经济十二区块产值规模达到全区总产值的80%。(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建筑工务署、前期中心、大浪街道办。推进时限:长期推进数字经济十二区块建设。)

  9.规划建设多层次产业空间。优化存量,扩大增量,通过存量产业载体提升实现数字经济转型,利用增量产业空间赋能满足数字经济发展。在全区范围内重点打造不少于10个数字经济主题楼宇,规划形成不少于10个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区。(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科技创新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大浪时尚小镇建管中心、各街道办。推进时限:2021年完成规划或建设;长期引导企业入驻和实施产业监管。)

  10.列出详细空间需求清单。重点产业链牵头单位列出产业链发展详细空间需求清单,试点在福城观澜大地块等区域再规划一批由区政府主导、制造业与研发办公一体的创新型复合产业园区,形成一批数字经济重点企业、重点楼宇、重点园区,进而形成数字经济重点片区、重点圈层的立体化发展格局,提升全区数字经济产业高地辨识度。(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科技创新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投资推广和企业服务中心、大浪时尚小镇建管中心、各街道办。推进时限:2021年列出空间需求清单,长期推进解决数字经济产业空间需求。)

  (六)加快项目推进进度,完善数字基础设施。

  11.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要求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确定的设施位置、空间布局等内容要作出安排。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等应落实将数字基础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华管理局。推进时限:长期实施。)

  12.加快骨干网区域网接入。提前谋划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和规划,加强与国家信息通信院、市相关部分的对接,积极研究“星火链网”国家级超级节点落地龙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力争建设“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强化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推进时限:2021年完成,长期使用。)

  13.布局打造数字经济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落地,集中打造数字经济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检测、认证平台等。(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进时限:2021年完成,长期使用。)

  14.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引进平安集团数字化产业板块。跟进宝昌胜群、伍毅等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高等级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和传统数据中心整合改造,推动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多元计算协同发展,构建高效协同的数据处理体系。(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推进时限:2021年完成,长期使用。)

  15.加强5G信号全覆盖和应用场景研究。与三大运营商共同组建工作小组,加强5G信号全覆盖,共同研究5G应用场景。推荐新百丽、宝能汽车、华润三九、衣全球、云里物里等5家企业开展5G专网接入,提高网络容量、通信质量和传输速率,加快推动更多商用场景落地。(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进时限:2021年完成,长期使用。)

  (七)加强宣传氛围营造,彰显数字龙华影响力和知名度。

  16.加强媒体宣传。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媒体沟通协作,形成系列报道,开设龙华数字展厅,大力策划宣传龙华数字经济建设成绩,营造广泛参与数字经济建设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进时限:长期实施。)

  17.组织筹办具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力争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峰论坛及数字金融等行业领域专题论坛。举办工业互联网等系列赛事和活动,并争取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落户龙华等,力争把我区打造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第一区”。(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进时限:年内完成,每年举办。)

  18.加强行业交流和信息互通。定期编制数字经济案例选编下发中小企业。加强与美团、信通院等企业机构合作,争取将其数字经济相关研究报告、发展指数、论坛活动等率先在龙华发布、启动。(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进时限:长期实施。)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龙华区数字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以及数字经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机构作用,加强对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和规划研究,及时协调重大问题。(责任单位:各数字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推进时限:2021年上半年健全机制,长期开展工作。)

  (二)加强资金支持。健全“1+N+S”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优化调整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方向。依托龙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社会资本,设立首期规模不少于30亿元的数字经济专项基金,探索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重点支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领域优质企业和项目发展。(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龙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推进时限:2021年完成。)

  (三)注重人才保障,制定专项政策加快招引数字经济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和技术骨干人才,推进通过工业互联网大赛、工业APP大赛等活动,大力引进获奖优秀企业和人才,打造专业化队伍。引导高职院校、研发机构、平台企业积极与辖区头部及高潜力企业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建立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实现双向赋能。(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工作局)、区委党校、人力资源局、投资推广和企业服务中心。推进时限:2021年完成。)


原文链接:http://www.szlhq.gov.cn/xxgk/zcfg/qgfxwj/qzcxwj/content/post_9412194.html

数字经济系列政策专题:http://www.szlhq.gov.cn/ztzq/szjjxlxzzt/